人才是信息的来源。
秋招期间,考研的时候,加入各种微信群可以让我们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兴趣型微信社区可以拓展我们的社交圈。当然,这并不是说加新群就会疯狂加好友,而是要通过沟通交流认可对方的价值,愿意和比群友更多的人发展朋友。
所以,今天就简单说一下微信群这个特殊产品。
为什么是产品?
因为作为拉群的人,也就是群主,你在群中拥有最大的话语权,由你来定义群的形式,谁可以参与,游戏规则是什么,所以你是这个微信群的产品经理,群就是你的产品。
很多朋友提到没有时间实习,不知道做什么线上项目。很多人会选择跟风做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官方账号当然是成长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但是微信官方账号需要持续输出,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一个人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坚持下去,所以我建议可以从做好一个群体开始。
那么,是什么让这个产品与众不同呢?
1)上网成本极低
对于一个新产品经理来说,微信群省去了开发和测试的步骤,写完产品需求文档就可以独立上线了。你可以自己完成产品的整个过程,直接面对用户。
2)高产品能力要求
虽然直接拉一个群或者创建一个群二维码然后分发很简单,但是用户——场景——需求不能少。
一个定位不清的产品用户很难买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群聊以兴奋开始,悄然离去。
3)大量潜在用户
微信群聊作为嵌入微信的产品,有着独特的优势:巨大的潜在用户。
理论上,微信10亿用户有可能成为你的群聊用户,即使不是你的朋友,也有可能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基于互联网的极低的复制和分发成本,可以让群二维码无限分发。
所以,只要你的产品能提供价值,就没有用户。
4)用户就是产品
群组中的每个人都是你的用户,但同时他们也是你产品的一部分。你对产品的定义会影响他们在团队中的行为。
他们的使用行为和反馈帮助你定义产品,他们创造的价值成为你产品的一部分,类似于一个小社区。
那么,对于这个特别的产品,如何做好群聊呢?结合自己去年秋天建设柠檬面社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部分成为一个有灵魂的社区
首先要对社区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熟悉的群体还是网民群体?
其实熟悉的人直接从线下关系转移到线上关系,比如班级群、室友群、家庭群。这些群体是建立在真正的牢固关系上的,用于日常交流,没什么文章可写。
所以我们主要说第二类:网民群体。
过去,人们需要参加各种活动才能结识新朋友、获取信息和社交,但这种社交效率低下,精力和时间有限。
所以微信群聊为我们开辟了新的社交方式:结识新朋友,链接更多资源,交流更多信息(当然,信息本质上也是资源)。
网友群可以分为两类:工具群和兴趣群其实就是不怎么说话的群和每天一定要聊得最好的群。
工具组往往对用户场景有明确的要求,可以提供稳定的解决方案,比如学校推送组。
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校友组织的内推群:即使平时人不说话,这个群也不会粘。
因为这个群体会在校友有招聘需求,同学有内部求职需求的任何时候出现,这个群体的价值会随着越来越多的有效链接而增加。
再比如社区团购。有团购需求的时候,打开团购看看有没有新的团购消息。只要你有团购需求,老板能提供这项服务,你就永远不会退团。
这种社区建设成本高,但运营成本低,不需要为活跃群体绞尽脑汁,因为群体的活跃指数根本不是核心kpi。
第二种利益集团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更接近社群:每个人都有共同的背景、身份或爱好,通过社群分享信息,在群体内部有信息流和交流。
一个群聊变成了一个有灵魂的社区,否则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
我们之前做的柠檬面组属于一种利益集团:虽然我们通过社区为大家提供组织面组的服务,但是因为我们不是商业组织,所以不需要通过面组赚钱,也不需要通过社区卖课。
所以,在建团之初,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纯粹的功能团,而是机械地开始团面——组织团面——然后结束团面。而是希望通过小组会议,筛选出和我们一样正在经历秋招,饱受小组会议之苦的朋友,一起练习小组会议,同时交流秋招的经验和体会,共同进步。
第2部分定义您的产品:用户场景需求
在考虑成为一个兴趣社区之后,你需要进一步思考你的用户——场景——需求是什么,以及你的产品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
以我们的社区思维为例,梁宁先生在第30讲产品思维中提到,恐惧是一个痛点,是对产品的有力把握。我们为以下两种恐惧提供解决方案:
1)害怕错过重要信息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分享信息。
2)小组面环节考察综合能力,通过率低。我怕我帮不了他们通过增加练习量来克服对群面的恐惧,通过基于微信群线组织群面来逐步学习群面的方法和技巧。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变化,人们害怕错过新闻,会加入各种秋招群或信息分享群。
因此,仅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小组,我们和其他赵球信息共享小组似乎没有区别优势。
那么,用户为什么要加入你的社区呢?
基于自己在秋招过程中的痛点,我们找到了群体面子这个恐惧点作为产品的切入点。
通过定义产品的形式和主要功能,我们为用户提供了加入我们的理由。
下图是当时社区的原始推送:
详细介绍组织团体的具体规则,让每个加入的人都能清楚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社团。
基于这种共同的认知,也保证了我们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地位。
第3部分产品的核心功能:团队和沟通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定义了产品的两个主要功能,即组织团队和替换信息。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基于微信群实现这个功能。
功能1:群体面孔
当我们声称我们可以向用户提供群组服务时,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系统来确保这种服务的稳定提供?
我们的四个赞助商对组织小组会议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和讨论:
此外,有必要讨论小组的详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
语音还是视频,什么软件视频
群组名称的适当评分是多少
团体中有观众席吗
群发注册是什么形式(我试过群发回复和小程序,现在可以用接龙了)
如何确保小组效果(观察员的反馈/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事后的回顾和讨论)
& hellip& hellip
通过头脑风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逐步完善了组织小组的sop,制定了相应的规则。
事实证明,在产品初期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讨论。
功能2:信息替换
我们如何确保集团内部有效的信息交流?
我们不能强迫每个用户主动分享信息。我们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消息,是否对组内每个人都有帮助。
因此,为了高效地共享和交流信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证良好的社区氛围。
为了打造灵魂社区,让信息流畅通,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组成员实名,制定组规则,定期审核组成员。
以下是每一步工作背后的考虑因素:
1。集团成员的真实姓名
虽然我们和网友社交,但是希望通过实名奠定信任的基础,让大家愿意在这里分享内容。
很多团体为了保护隐私,会用昵称作为备注,虽然人们会觉得昵称很熟悉。
但在初期,如果所有群体都以昵称的形式匿名交谈,会时刻提醒我们这是互联网,要注意交谈,保护隐私。
因此,我们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个真实的名字,这是对社区和小组成员的信任。
当然,基于大家对社区的信任,作为群主或管理员,也要对群成员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坏人或其他人进入群内,伤害大家的信任。
有些朋友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实名。我只能解释:也许这就是做产品的初衷,总有一些原则是我们想要坚持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朋友,所以信任是基石。
2。制定集团规则
这不是一个没有规则的方圆,一个良好的社区氛围需要一定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社区有哪些行为是必须完成、鼓励和绝对禁止的。
比如进入一个群,就必须要换笔记,笔记是你在群中的名片,这也是为了保证资源能够高效链接。
另外,如何规范聊天内容,大家反感群里没人说话,各种链接不允许,会成为群聊内容中的信息噪音,伤害用户体验。
对于很多品牌的私域流量,不允许外链,以免分流。
然而,我们并不一刀切,而是判断我们是否违反了基于利己主义或利他主义的群体规则:
如果利己大于利他,或者分享纯属个人原因,我们不鼓励。这样的行为破坏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伤害了其他群体成员的体验;
如果利他大于利己,分享高质量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最好在分享链接的同时附上自己的推荐理由。
如果你推荐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大家会逐渐对你形成认可;而且如果你推荐的内容没有满足大家的需求或者没有帮助,那就是消耗信任,以后即使你分享内容也没有人愿意去点击。
3。对集团成员的定期审查
自9月1日我们社区成立以来,已经有三次对小组成员的审查。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群聊中的每一个用户都是你产品的一部分,你的产品能提供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匹配程度。
但是有陆续加入团体的人,需要保证新人的加入不会影响原有的社区氛围。
在第一次组成员审核中,在三次警告后没有更改评论的用户被排除在外。
一方面,这些用户基本不关注群体新闻,我们的内容无法为其产生价值;另一方面,这些用户不主动生产内容,因此用户不会为我们的社区创造价值。
对小组成员的第二次审核是在小组成立后一个多月,我们对小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个问卷的主题是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
我的初心是加入这个群,参与群,分享秋招的信息。那么,我们评论的标准就是,不参与群聊或群面,不输出有效内容的用户退出群聊。
当然,我们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能制作内容,28年定律在我们社区依然存在,20%贡献内容,80%消费内容。
然而,内容的消费不仅仅是看和不说话。一个好的闭环应该是20%的人提供内容,80%的人对内容提供积极的反馈,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表达感谢来鼓励更多的内容输出。
无论贡献内容的价值如何,我们都鼓励用户分享或认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伸出援手。信息分配的成本很低,但边际效应很大,可以通过交换产生更大的价值。
最后一次组员复习,时间节点是秋招结束,小组活动已经结束;群面群已经完全变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产品的核心功能发生了变化。
对于那些只想练群面的用户,可以选择退出群面。对于留在群里愿意交朋友的人,我们组织在线破冰,通过自我介绍加深了解。
从网友到朋友,关系还在,群体的活力还会一直在。
基于我们的社区通讯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帮助。
第4部分优化您的产品:用户体验图
作为社区的产品经理,我们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有一些考虑,但不能忽视用户的感受,沉浸在自己对产品的想象中。
所以我们需要梳理用户体验图,还原用户视角。
简单来说,用户对社交产品的体验分为三个步骤:加入群、留群、退群。
1.加入团体
首先需要有效触发,比如看到群二维码和副本。如果你是用户,看到这样一个新的社交帖子,你会有什么想法和顾虑?
比如这个社区是做什么的,我能解决什么需求,怎么解决,为什么。
为了触发用户加入群,我们需要尽可能清晰地解释我们的产品定位和功能,以打消用户的顾虑。
除了对积累优势的无知之外,还可以说说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实现形式,以及这样做的目的,让你的文案更有说服力。
2.留在小组里
留在群里的用户会成为你真正的用户。由于我们不是没有主页和登录页面的应用程序,所以每个人都在同一个群聊页面上。
然后,在他加入群的那一刻,他在群中谈论的内容就构成了他看到的你的产品的主界面,也给产品打下了第一印象。
群体是活跃还是冷清,讨论的人多不多,讨论什么,都取决于你平时对社区氛围的操作。
每次加入一个新的群体,我们都有一定的适应期。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个小圈子的氛围,我该怎么管理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如果用户在群体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会选择不说话,然后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如果群内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最终选择退出群。
3.退出群组
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用户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也不会选择退出群组,而是会关闭群组消息提醒,永远不会再打开。自愿退出群的用户,也就是我们产品的流失用户,需要关注。
你可以想象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退出群体:比如和群体中的某个人吵架然后退出群体;比如社区没有提供满足你需求的必要功能;再比如群里聊天质量低,信息噪音比例过大等等。
不管怎样,某种程度上,你的产品有一些问题。
当然前提是这个用户属于你的目标用户。如果用户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只是走错了工作室,他退团也有助于你优化产品。
所以看似简单的微信群聊,其实隐藏着很深的产品哲学。
以上是从群主/管理员角度对建立社区和运营社区的一点思考。
第5部分关于社区运营的建议
最后,只有几个操作符。对于大多数加了很多群的人,我也有两个建议:保持专注,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心态。
1.保持专注
高质量的集群可以满足需求,链接资源,高效获取信息,而低质量的集群容易成为信息噪音。
所以,虽然多加一组意味着更多的信息;然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注意力的稀缺。你会不时被红点点到,也会不时被Aite所有成员抓到。
沃伦·巴菲特有一个打卡原则[/s2/],意思是: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卡位的卡,代表你一生能做的所有投资。一旦洞满了,你就不能再投资了。通过这样的规则,我们必然会认真思考自己在做什么,做自己更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得更好的事。
同样,我们也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稀缺的注意力,撤回不必要的群体,只保留一定数量的必要群体,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随着微信的小红点在各个圈子里漂移。
2.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
记住你为什么加入这个团体,并时刻提醒自己最初的意图。想要链接资源,就需要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共性的基础上高效地交换资源。
如果是为了分享信息,可以先尝试贡献信息。
你可以试着成为这个社区的一名kol,你可以试着先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以开放的心态交流。也许会有惊喜。
标题:【母婴新闻】为什么你的微信群没人讲话?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