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高于美国
(1)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成本持续增长,全面超过美国。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相对下降,农产品进口量迅速增加。
进入21世纪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成本迅速上升,逐步全面超过美国。2015年,我国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平均每亩总成本分别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674.71元和2288.44元,分别比美国高56.05%、20.82%、210.42%和38.8%,中国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业相对衰落
2009年以来,我国玉米平均亩产总成本已经超过美国,差距逐渐拉大。与2001年相比,2015年中国玉米平均亩产总成本增长230.52%,远高于美国49.24%的增幅。虽然我国玉米亩产已提高到488.81公斤/亩,但仍比美国低30%,美国玉米的土地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中国玉米成本和竞争优势的损失在国际贸易中很快得到体现。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至157.24万吨,其中美国进口150.18万吨,2012年达到近几年的峰值520.71万吨,其中美国进口511.3万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国内玉米库存高企的背景下,进口下降。
与2001年相比,2015年我国小麦平均亩产总成本增加660.66元,增幅204.13%,远高于美国26.47%的增幅。2012年以来,中国小麦进口量一直保持在300万吨及以上。进口额最高的年份是2013年,进口总额达到5,506,700吨,其中3,820,100吨从美国进口。
21世纪以来,美国的水稻平均亩产量一直高于中国。2012年以来,中国水稻平均亩产总成本已经超过美国,但差距不大。多年来,从美国进口的大米接近于零。
2001年至2015年,中国大豆平均亩产总成本增长210.10%,远高于美国35.29%的增幅。2010年以来,我国大豆平均亩产总成本已经超过美国,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2015年美国大豆平均产量比中国高54.90%,土地生产力长期高于中国。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至8000多万吨。
中国棉花亩产量比美国高75%,但亩产总成本却高222.84%。中国的棉花进口在2012年达到513万吨的峰值。
中国农业成本高,加上以政策保护价格购买主要粮食品种,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美国和国际市场,这是中国农业缺乏竞争力的重要表现。2015年,中国每50公斤玉米、大米、小麦、大豆、棉花的平均售价分别比美国高109.91%、50.89%、98.69%、102.78%和44.57%。
【/S2/】( 2)中国农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远远超过美国,土地成本逐渐上升,高于美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上涨256.71%、230.27%、261.57%、172.46%和336.07%,成为推高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2015年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美国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和28.23倍,说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美国,这与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事实是一致的。2015年,我国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的人工成本分别占43.25%、42.31%、37.02%、31.89%和60.64%。其中棉花的人工成本一直是最高的,玉米和大米的人工成本分别占了。2012年和2013年超过材料和服务费用比例。
近年来,农用地要素价格逐渐上涨。从2001年到2015年,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平均每亩土地成本分别增长510.38%、347.40%、392.43%、503.47%和339.74%;2015年构成分别上升至22.03%、17.87%、20.29%、38.20%和12.25%。对于土地租赁农业,土地成本占的比例更高。中国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的平均亩产分别比美国高29.86%、34.28%、194.77%、55.45%和200.51%。
【/S2/】( 3)美国大部分农业品种的材料和服务成本高于中国,占60%-80%,说明资金、技术、服务和机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虽然中国的农业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但美国大部分农产品的材料和服务成本都高于中国。美国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平均材料和服务成本分别为480.86元、735.43元和298.91元,分别比中国高104.64元、256.74元和97.1元。中国小麦和棉花的平均材料和服务成本比美国高191.91元。与中国不同,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农作物的成本和构成基本稳定。从2001年到2015年,美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的平均每亩总成本分别仅增长22.77%、49.24%、26.47%、35.29%和9.77%。在每亩总成本构成中,材料和服务成本所占比重与人工成本所占比重呈相反趋势,2015年材料和服务成本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至73.91%、69.25%、72.00%、61.33%和80.15%;人工成本占比分别降至16.08%、4.28%、6.63%、4.65%和6.70%。
美国主要农作物的材料和服务成本相对较高,大部分农产品的材料和服务成本高于中国,说明资金、技术、服务和机械投资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美国农业机械作业的规模和智能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在稳步下降,大部分不到10%,说明美国农业资本、技术和机械的投入明显取代了劳动力。
二.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
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性、农业机械水平、农业科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中国农业高成本、低效率、缺乏基本竞争力的局面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1)中国人均农业基础资源禀赋相对不足,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略大于美国。2015年,中国耕地、林地、草地和园地分别为20.25亿亩、37.95亿亩、32.91亿亩和2.145亿亩。美国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23.19亿亩、46.51亿亩和37.26亿亩。中国比美国少耕地2.94亿亩,少林地6.4亿亩,少草地4.35亿亩。截至2015年,中国人口13.7亿,美国只有3.2亿。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6倍。中国和美国在人均土地资源上有明显的差距。美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约为7.272亩、14.584亩和12.368亩,而中国仅为1.477亩、2.924亩和2.4亩。
中美水资源总量大致相当,中国水资源总量27962.6亿立方米,美国水资源总量28179.9亿立方米,中国人均2039.2立方米,美国人均8836.4立方米。
众所周知,中国用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可以看出,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不仅比美国稀缺,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也不足。这就决定了中国农业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这就是中国与美国和世界在农业基础竞争力方面的先天差距。这种基于资源的劣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S2/】( 2)我国农业劳动力基数过大,劳动力基本竞争力不强。
到2015年,美国共有242.2万农业员工。同期,中国农业就业人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2.1919亿人,其中包括兼职人员。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超过农业需求,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也是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兼业的原因。并且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增加。中国农业就业是美国的90倍。中国农业劳动力管理的平均耕地面积为9.24亩,而美国农业劳动力管理的平均耕地面积为957.47亩,是中国的103.6倍。这就是中国的农业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第一部分,美国的农业成本占最小部分,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成本远高于美国的内在原因。
【/S2/】( 3)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机基础竞争力滞后。
世界先进农业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美国不仅在粮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烟草等品种上,已经实现了耕作和收获的全过程机械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耕作机械化率相对较高,但播种和收获机械化率相对较低。2015年,我国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为63.82%,较高为80.43%,但机播率和机收率较低,分别为52.08%和53.40%。从农作物品种来看,小麦种植和收获的综合机械化率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高,为93.66%;玉米栽培收获综合机械化率为81.21%,机械化产量仅为64.18%;水稻栽培收获综合机械化率为78.12%,机播率仅为42.26%。其他作物机械化率普遍较低,大豆栽培收获综合机械化率为65.85%;棉花栽培收获综合机械化率为66.81%,尤其是机械化产量低至18.81%。油菜、马铃薯、花生机械化程度低。
【/S2/】( 4)我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科技基础竞争力不足。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为我国农业增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化肥、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生物技术、设施和温室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农业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与世界先进农业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基础和关键技术领域仍有一定差距。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不足,相关农业科技整合不足,农民科技素质不强,农业科技基础竞争力普遍缺乏。
三.关于降低中国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和基本竞争力的建议
(1)利用与保护并重,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夯实农业基础。通过改善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基本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型基础设施竞争力。
第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农业生产能力。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资源和消费来发展农业。针对化肥农药投资大、利用率低的情况,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零增长、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总量和单位面积,提高利用率,不断减少农业环境污染。
三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农民进城落户的承包土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降低单位面积和产品经营成本。中国农业经营规模小是造成单位成本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合理的地租水平,需要保护承包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过高的地租推高农业生产成本,侵蚀农业竞争力。积极探索总结推进进城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政策,发挥其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潜力。
(2)进一步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培养职业农民。
中国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农业劳动力成本方面潜力巨大。
第一,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到2016年底,中国城市化率为57.35%,远低于发达国家,亿万农村人口将继续向城镇迁移。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也将吸收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我们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打破城乡壁垒、地区壁垒和产业壁垒,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它不仅可以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还可以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劳动力成本。
第二,培养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兼职程度高,专业水平低。对许多农民来说,农业已经成为副业,农业没有得到精心管理。农业现代化呼唤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的诞生。
(3)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智能化。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与农业劳动力多、农业经营规模小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农业劳动力数量多、经营规模小,抑制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利用,农业机械的落后发展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中国农业的这些关键特征共同导致了农业效率的降低和农业成本的提高。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范围的扩大,农业机械化迎来了更多的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替代日益减少的农业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从农业机械化播种和收获两个薄弱环节入手,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机械理念和技术,发明、制造和推广适用的播种和收获农业机械。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提高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
二是发展农机合作生产服务,提高农机利用率。农业机械投资大,国家补贴高,但许多农业机械利用率低,闲置浪费严重。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合作社和农业机械生产服务组织发展,为农产品生产、干燥、储运提供便捷高效的机械化服务。
第三,推进农业机械智能化。智能农业机械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而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大力将卫星导航、传感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农业机械领域,普及智能农业机械,用智能农业机械引领农业现代化。
(4)提高R&D基础和关键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s2/]
未来,农业科技仍将是决定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增强我国农业的基本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弥补科技未偿债务。加强农业基础、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扎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和农业基础竞争力。
新闻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标题:【母婴新闻】奶业差距在哪里?看看我国与美国的农业差距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