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国内厂商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只是从目前的财务数字来看,似乎卖奶粉还不如在银行存钱。
据北美(002570)2月28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4年50亿元的营收中,仅实现净利润6000万元。在这样一个高成本低收益的困境下,北美面临着业绩不断恶化的压力。去年恒天然的介入并没有提升北美的业绩,反而让业绩差距更大。在婴幼儿食品行业内忧外患的现状下,北门美依然有很多敌人,未来会更加艰难。
性能继续恶化
记者在业绩报告中发现,北门美2014年实现总收入50.6亿元,同比下降17.24%;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6567.77万元,同比下降90.89%。
研究发现,2013年,北美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4.54%和41.41%。虽然业绩增长放缓,但与这次相比,2014年的业绩恶化速度更快。
据运通测算,2014年北美净利率为2.06%,同比下降13.29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利润的下降远高于总营业收入的缩水。但以50多亿的营收和6000万的净利润来看,净利率只有不到1.2%。这也意味着北门美的赚钱状态越来越难。
对此,北美表示,公司营收、利润、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减少、成本费用比上升。
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的婴幼儿食品市场,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外资企业蜂拥而至,国内企业竞争激烈,北美在营销费用上的过度投入也是业绩净利润低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北门美去年第四季度录得亏损,利润同比加速,主要是销售费用投入较大,成本高对毛利率的影响。因为从前三个季度开始,毛利率同比下降4.5%,费用比例上升5%。
恒天然的干预没有效果
为了改写业绩下滑的被动局面,北美不仅在去年宣布转型并剥离所有非食品类业务,还数次大举投资儿童奶等婴儿食品业务。而且为了更有竞争力,国内奶粉厂家和外资乳品企业合资已经演变成一种趋势。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恒天然与北门美于2014年签署的要约收购计划正式启动。
根据北门美日前发布的公告,恒天然集团拟以要约方式收购北门美股份不超过2.0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要约收购期限为30个自然日,自2015年2月12日至3月13日。
如果收购成功,恒天然将成为北门美的第二大股东。双方将通过各自的全资子公司在澳大利亚共同建立一个合资实体,该实体将收购澳大利亚婴儿配方奶粉厂达润,总投资估计为2亿澳元,其中北美控股51%,恒天然控股49%。当时这种合作被外界解读为各取所需,两家公司联手对外。
无独有偶,两家公司都处于自身发展的瓶颈期,管理层压力很大。只是两个公司合作后能不能玩1+1 >:2。从受让北美业绩的直接数据反映来看,两家公司的协同效应并未出现。
从行业来看,北美的渠道优势是恒天然最大的短板。在似乎利润率很高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恒天然短期内难以开拓,主营业务因国际牛奶价格大幅下跌而面临收入下滑。
恒天然作为世界知名的原材料供应商,经历过肉毒杆菌事件,急需在中国市场找到一个稳定的、市场容量大的合作伙伴。当然恒天然可以为北门美提供数量和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中国投资咨询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中国时报》采访时表示,只有北美面临转型和行业激烈竞争两大挑战,双方合作的良好效果尚未显现。
希望第二次创业
北美曾经辉煌过。2002年,以米粉起家的北美正式进入婴幼儿奶粉领域,并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赢得市场机会。根据ACNielsen的数据,2012年奶粉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美赞臣、多美滋、惠氏、贝因美和雅培。五大品牌中,只有北门美是国产奶粉企业。
但在2013年,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反垄断、整顿、肉毒杆菌事件之后,整个行业格局发生了变化。根据Acnielsen 2013年的奶粉统计,零售和母婴渠道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惠氏、美赞臣、北美、多美滋和合生元。然而,在北美排名上升的同时,其盈利能力却急剧下降。自2013年年中报告以来,北美业绩增速逐步下滑。新披露的2014年半年度报告净利润进一步深化。
2014年2月8日,北门美由浙江北门美科工贸有限公司更名为北门美婴儿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公司战略转型、聚焦婴儿食品的信号。在剥离所有非食品业务后,多次大举投资儿童奶等婴儿食品业务。
简爱华认为,在转型方面,北美从婴幼儿奶粉品牌向儿童食品转变固然好,但也要注意市场竞争,尤其是在儿童奶粉领域。蒙牛和伊利的强势,是北门美的强势投入和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就婴幼儿奶粉行业而言,激烈的竞争使得北美之前的优势慢慢消退。
标题:【育儿】贝因美业绩持续恶化 恒天然介入效应未显现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1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