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份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9月份在网站上征集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管理办法》,到10月份即将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出台,这些都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每年对数千万新生儿至关重要的刚性婴幼儿奶粉。
继去年在荷兰举办第一届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后,第二届研讨会在中国乳业的摇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主题是中荷乳业丝绸之路。参加研讨会的监管官员、行业代表和专家对中国和荷兰乳品产业链的现状和趋势、荷兰乳品行业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乳品风险管理和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严格监管:国内外乳品行业面临的共同趋势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81条规定,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进行大批量检验,确保食品安全。该规定还对符合相关标准的原料、向监管部门备案配方、提交产品配方进行注册等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今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报告,覆盖100家国内生产企业的产品和部分进口产品,抽检样品1565批,检测不合格样品48批,涉及23家国内生产企业和4家进口经销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连续进行了七次随机检查,并发布了相关的审计报告。
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玉军在提供上述数据后感叹:监管力度可见一斑。
这一严格要求符合全球食品安全监管严格的趋势。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为例,它对婴儿奶粉设定了更高的标准,不仅包括安全性,还包括营养和配方。其中,2014年6月,fda要求当年12月8日后上市的产品需要进行15周的临床试验评价,更严格的良好制造规范要求企业在今年11月12日实现。
国际经验:帮助中国解决乳制品行业的严重问题
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信心已降至冰点。此后,尽管整个乳制品行业不断努力,但这种特殊乳制品的消费者仍然不可能集体退货。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孟苏和表示,从标准、配方和设备来看,中国乳制品的质量是可信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重建中国乳业的尊严,恢复老百姓的信任,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对乳制品消费缺乏信心外,国家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奶源建设薄弱、乳制品质量不稳定等;乳品大型设备、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和技术等相关环节落后,竞争力不强;乳制品产业链延伸不足,利润空空间小;乳品行业整体进口依存度大,乳品行业安全存在挑战;销售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同时,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中国乳业进入低谷,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孟苏和认为,荷兰没有哈尔滨大,人均耕地比中国少,但每年能生产120亿公斤优质牛奶,这必须有荷兰乳业背后的科学机制支撑。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中,荷兰乳品协会负责人全面介绍了荷兰乳品产业链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前端奶牛添加的饲料开始实施gmp认证管理,奶农只能从符合安全饲料标准的公司购买饲料;每年,全国各地的农场接受17500次行政检查和牛奶质量检测;每批牛奶的质量控制交给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动物健康的常规监测也是独立监管机构的责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考试合格证的运奶车司机,保证牧场与工厂之间的牛奶安全运输;以及牛奶加工、包装配送等。每年测试300万到500万次。
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荷兰乳制品成功出口到160多个国家。
重视标准:执行标准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规则,没有方圆。标准是行业整体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对于乳制品来说,安全风险主要在于控制牛奶中的各种有害致病菌。2000年日本雪印牛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14000人,2014年初美国报告斯坦利沙门氏菌感染14例。
目前我国乳制品食品安全的风险成分是食品添加剂、霉菌毒素限量、化学污染物、营养补充剂等一般指标,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指示菌等一系列标准。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复杂局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研究员指出,应按照匹配性、适用性和科学性的技术目标,对现有的数千项标准进行整合和梳理。
标题:【育儿】保证婴幼儿乳粉安全 监管要严上加严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1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