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海外乳品加工厂。
我们不能完全指望海外奶源能缓解牛奶短缺
顾佳生认为,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海外奶源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完全希望拯救我们海外的奶荒。纵观近30年全球牛奶产量,年增长率一直徘徊在2%左右。参与国际贸易的乳制品转化为原料奶,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00万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8%。虽然欧美国家生产的牛奶数量巨大,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但大多用于国内消费。长期以来,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300公斤以上,出口量很小,集中在高端奶酪等互相填补缺口的产品上。只有大洋洲因为人口稀少是最活跃的出口地,集中在奶粉、乳清粉等普通干乳制品上。奶粉产量约占其原料奶总产量的一半,其出口活动足以影响国际奶粉市场的交易价格。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原料奶仅占全球牛奶产量的4.6%。即使大洋洲的原料奶全部加工成奶粉出口到中国,中国人均消费量也只能达到50公斤左右,仍远低于目前全球100公斤的平均水平。顾佳生还指出,牛奶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食物资源,这些功能性成分在其他食物中是没有的。但是这种物质对热非常敏感,杀菌会严重破坏其固有的营养功能。
所以长期来看,海外没有救世主可以拯救中国的奶荒。
宋亮认为,目前的国际化更多的是国内市场加上海外资源,也就是说,海外投资布局的奶源更多的是被运回国内销售,以保证国内需求。目前的海外布局,一方面保证了国内的资源需求,使企业获得优质低价的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利用进口产品与进口品牌和企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国内奶牛养殖
问:很多人认为国际化就是完全放弃国内的奶牛养殖,未来依靠国际资源。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宋亮:这个观点很狭隘。其实进口乳制品与国内奶牛养殖存在一些矛盾,应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政府要加快相关行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引导国内奶牛养殖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障奶牛养殖的整体利益。政府应该制定一些标准。进口产品和进口资源要有标准。大方向是保证资源进口,限制成品进口。第二,一方面引导企业用国产奶源生产高端产品,另一方面走进口产品的低端路线,实现资源的分工,一方面保护国产奶牛养殖,另一方面充分保证对资源的需求。国际化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目前我们看到的是第一步,也就是企业走出去,但是接下来做什么需要大家讨论。
进口牛奶来源不可能是零风险
问:很多消费者期望国内乳制品企业的海外布局能让乳制品更安全,是这样吗?
宋亮:乳制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全脂牛奶的来源。目前国内整个奶源供应各方面都比较严格,安全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并没有改变,一直认为国外更好,这也是制约我国奶牛养殖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目前企业加快海外资源配置,通过海外资源保障国内市场,可以保障消费安全。但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意味着进口牛奶也有风险。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现在政府分批检测乳制品,分批检测原料奶。总的来说,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目前境外进口检验检疫力度加大,安全性大大提高。
标题:【育儿】海外奶源不是奶荒救世主 国内乳企布局国际化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1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