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到来,很多成年人难免会想到网络世界中被熊海子殴打和支配的恐惧。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19岁以下网民占全部网民的24.1%,其中10岁以下网民超过1800万。

在网络世界里,熊海子等人利用父母的不用心,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奖励和游戏上。防止网络成为熊海子的摇篮,塑造孩子正确的网络道德,刻不容缓。

我以为我被骗了

原来是熊海子

5月30日上午9时,住在鄞州唐溪的程先生和戴女士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款。但令他们大感意外的是,卡里的12000多元存款不见了。看到卡里只剩下七毛钱,夫妇俩着急了,马上来到柜台拉跑单。他们发现,仅5月份就有大量微信转账交易,每笔一两百元。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程先生夫妇都是农民工,工资不高。扣除一家三口的正常开销,省钱不容易。突然没有积蓄了,会让夫妻双方都急着发火。第一个嫌疑人是他的儿子程潇,因为丈夫和妻子都不能使用手机上的功能软件,只有他的儿子可以使用微信并知道银行卡密码。面对质询,儿子程潇坚决否认这让戴女士的心掉进了冰洞。她也遇到电信诈骗了吗?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于是,夫妻二人带着儿子赶到唐溪派出所报案。警察了解情况后,觉得很奇怪。如果是电信诈骗,对方一般不会转账小额。如果你再看看程潇的样子,你就会知道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民警查了一下程潇使用的手机,发现有两次发大号红包的记录,还有很多微信快钱单。看到没有否认,小程不得不承认是他干的。最初,程潇喜欢玩网络游戏,但众所周知,网络游戏是一只金兽。他偷偷把父母的银行卡捆起来,用里面所有的钱给游戏充值,买虚拟物品。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像程潇这样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熊海子不在少数。为了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背着父母成为小偷,偷自己的银行卡,有的甚至偷偷删除银行提醒短信。

今年2月5日,鄞州区派出所接到吴先生报警电话,称其妻子的工行卡前一天被盗,金额超过2000元。警察赶到吴先生那里,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并打电话给吴先生的妻子了解情况。两个人都同意卡一直在身边,没有用来买东西。就在警察准备带两个人回派出所做笔录的时候,案子有了新的进展。吴老师在微信里发现了新线索。有个微信支付,显示q币充值发生在2月4日下午2点。原来,下午,14岁的小吴和同学玩了一个射击手游,偷偷收钱买游戏里的人物和装备。事后小吴怕被父母发现,就拿着绑定的手机,把银行发的交易提醒短信删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吴先生去工行取钱的时候,发现卡不到2000元。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盗窃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产,取得谅解,一般不认为是犯罪。而且如果你想把钱拿回来,很难。

混合的网络世界

成了熊海子的摇篮

控制孩子的手来支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地时有所闻。比如今年1月17日,南宁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妓女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母亲的卡上偷了5万元钱买游戏装备;也是在1月份,济南一个10岁的男孩偷偷绑定了父母的银行卡,开通了移动支付服务,花8000元玩网游& hellip& hellip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去年,此类事件更是屡见不鲜:3月,杭州余杭,六年级小学生从家里拿了2.9万元现金到便利店充q币玩游戏。4月,一名来自福建的12岁男孩猜中了母亲设置的密码,花了2万元给手机游戏充值。另一个男生偷了他妈妈的账号,花了近3万元买虚拟物品发给网络主播;11月,东莞一名8岁男孩刷了母亲的银行卡,充值近5万元& hellip& hellip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混杂的网络世界成了熊海子的摇篮。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国网民数量达到7.1亿,新增网民总数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3.1%;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56亿,比2015年底增加3656万。其中有一个数据非常显著:2015年中国网民总数为6.88亿,但19岁以下网民数量占全部网民的24.1%,10岁以下网民数量超过1800万。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小网虫这么多有深刻的原因。比如,为了防止孩子发出噪音,家长主动用电脑或手机上的漫画安抚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摸网的习惯。目前,未成年人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永久居民。据统计,中国90%的儿童(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互联网,城市儿童接触互联网的比例接近95%。孩子第一次越来越小,56%的孩子第一次小于5岁。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与此同时,父母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因为网络垃圾在学校和家庭的视线之外,往往更隐蔽,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在腾讯发起的儿童网络保护调查中,网络诈骗、不良信息和网络欺凌已经成为儿童上网时遇到的三大危险,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网络诈骗,占61%。网络诈骗容易导致财产风险,长期关注不良信息容易导致犯罪,网络欺凌和骚扰容易造成心理伤害。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去年年底,由市委宣传部(市网络办)、市教育局、团委联合举办的第九届网络文化节暨宁波绿色网格文明校园活动,一年的最后一课是帮助学生了解& lsquo颜色。在那次活动中,绿色网格文明走进校园活动讲师小组的一名成员用四种颜色描绘了网络世界中的各种网络垃圾。他用黄色代表色情。色情是网络世界的一大公害。在青少年性犯罪中,90%以上的犯罪人接触过网络色情内容,60%出于好奇无意接触。黑色代表网络诈骗、赌博等非法活动。在网络世界里,人们认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行为肆无忌惮,甚至将网络暴力转化为现实暴力,最终自食其果。这是血。灰色是最隐秘的,代表颓废、消极等不好的思想。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抹黑邱、、雷锋事件& hellip& hellip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加强家庭道德教育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这个信息时代,各种互联网产品正在重塑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世界的土著儿童也不例外。当务之急是把网络不好的一面降到最低,鼓励和发展好的一面,让网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让网络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网络空室内的环境变得干净、积极,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今年4月,腾讯给小学生没有活路。这个消息炸了朋友圈,引来不少好评。最初,腾讯推出了一个新的平台,微信官方账号,它是作为一种帮助父母帮助孩子养成健康游戏习惯的产品正式推出的。通过绑定孩子的qq和微信,可以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记录,同时还可以提醒你消费,设置上网时间。最独特的是一键禁止播放功能。所以也被网友戏称为拦截小学生上网的新神器。除了网络平台的努力,相关职能部门也在努力,我市推动的绿色网格文明进校园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当然,建立孩子正确网络道德的关键在于家庭。父母应该承担第一责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培养必要的媒体信息素养。

去年4月,12岁的男孩小浩沉迷于手机游戏,用父母的支付宝在游戏设备上花了9000多元。因为害怕被家人发现,孩子每次付款后都会删除消费信息。事发当天,小浩的父母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很不好。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为了给孩子留下长久的记忆,小浩的父亲杨先生也想出了一个让孩子用成绩和劳动来偿还损失的办法。他们让小浩写一张1万元的借条,本金9000多,部分分数作为利息。这张借条附有分期付款清单和还款计划。在分期清单上,洗碗、做饭10元、拖地5元、数学考试95分以上100元20元等字样,意味着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还款计划表记录了以后每天积累的钱。杨先生说,让孩子通过劳动等方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是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如果孩子能吸取教训,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花9000多元还是值得的。

【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原标题:不要让互联网成为熊海子的摇篮)

标题:【育儿】警惕网络成为熊孩子摇篮 加强家庭公德教育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