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吕刚创作并执导了儿童电影长片《演我的展演秦》,该片正在为第11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发起人达瓦·杨总(Dawa)上演一部戏剧。该片获得了国家民委、广电总局、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的马奖。
我想重温一下什么是儿童电影。这个看似过时的命题。由于长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仍然存在误区,严重制约了儿童电影的发展。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定义问题,而是儿童电影应该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大问题。
32年前,我写过《从儿童的角度谈儿童电影传达儿童心灵的特点》,试图回答这个命题。当时中国的电影艺术词典还没有编好,我只好引用美国大学电影协会编的《电影术语词汇》里的解释:儿童电影有专为吸引儿童、娱乐儿童而设计的故事片。我觉得这个解释是科学准确的。它以儿童电影为基础,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界定了儿童电影的范围。简而言之,一部内容为儿童所欣赏,形式为儿童所欢迎的电影,就是一部儿童电影。一年半后,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电影艺术词典》,用类似美国同行的方式解释儿童电影:儿童电影是儿童的故事片。即从培养孩子的需求出发,从孩子自身的精神需求出发,适合其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的电影。我非常赞同这个科学解释。
近日,有关部门推出优秀儿童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剧本征集活动通知中对参演剧本的要求第一条明确规定,本次活动征集以儿童(包括高中生)为主要人物、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适合广大中小学生观看的儿童电影(漫画)剧本。按照以儿童(包括高中生)为主角的儿童电影的简单定义,排除了大量本应纳入儿童电影的剧本。作为一个儿童电影工作者,我不能同意这一点。
有许多例子表明,成人是主要角色,但应该被纳入儿童电影的范畴。例如,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昕薇》中,主角昕薇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小学老师,而不是十几岁的少年。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国首届金鸡奖特别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再比如美国经典童话《白雪公主》,改编自德国格林童话,主角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都是成年人。再比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校园剧,也是新中国儿童剧《马兰花》的代表作,其中男主角马朗和女主角小蓝都是恋爱中的年轻人,而不是孩子。
也有很多以儿童为主角却不应该被纳入儿童电影范畴的例子。比如正片《城南旧事》虽然以一个孩子小英子为主角,采用了以小英子的主观视觉为中心的叙事模式,但影片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人生哲学却是儿童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影片简洁、庄重、舒缓、优雅的艺术风格远远达不到儿童观众的欣赏要求,所以《城南旧事》不是儿童片。
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存在的19年间(1981-1999年),我编导了《马加与凌飞》、《清溪》、《从影飞翔》、《小马队历险记》、《银幕历险记》、《一万元梦》、《孙文少年旅行》、《实习医生》和《弹窗的我》,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儿童电影的规律,努力实践我对儿童电影的理解,注重电影的戏剧性、剧情、动作和趣味性,以满足小观众对好奇、活动、幻想和冒险的心理需求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不变心!虽然我作品的主角都是儿童,但我还是不同意把儿童作为主角作为儿童电影的首要标准。它是儿童电影的主要标准,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深受儿童喜爱。
但后来,中国的儿童电影制作进入了一个没人愿意看到的衰退。儿童电影制作处于低成本、半业余状态,质量逐年下降。不能怪市场不接受儿童片,更不能怪儿童观众不欢迎。只能怪我们忽视了儿童电影的特点,不尊重儿童观众的欣赏要求。我们简单的把儿童电影定义为有儿童题材的电影,画的很牢,用自己的手脚绑起来。
儿童电影的主题应该是博大的,古今中外的,天上造的,现实与梦想的,过去与未来的。儿童电影的风格也应该是鲜花、戏剧、闹剧、悲剧、喜剧& hellip& hellip剧可以做;抒情片、武侠片、惊悚片、歌舞片、神话片、科幻片、历史片、传记片& hellip& hellip棋子可以;戏剧、散文和诗歌& hellip& hellip公式可以试试。遗憾的是,中国的儿童电影在选材和风格上都单调贫乏,缺乏大胆的探索和突破,无法满足小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原标题:不仅儿童电影是儿童电影)
标题:【育儿】儿童片不是只有儿童为主角的电影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