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最大的区域性乳品企业黄石乳业,自更名为黄石集团以来,在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近年来,这家自成立以来就在深度培育乳业的公司,出人意料地频频越界,转入影视等文化领域。
当外界对老老实实做生意的疑虑不断传来时,黄石集团并没有放慢跨境的步伐。据其3月16日发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乳业和食品的营收较2014年下降近20%,而影视和文化传媒业务的营收则增长至全集团的1/3。这意味着黄石集团已经开始加快文化转型的步伐。作为区域性乳品企业转型的第一个样本,它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去乳制品
水牛奶是三年来世界上最好的。这是黄石乳业2010年上市时提出的说辞。现在六年过去了,黄石乳业不仅没有做到世界第一,就连作为主业的乳业也几乎消失了。
此前,2014年底,公司名称由广西黄石市嘉天夏乳业有限公司变更为黄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石集团)。
这几年传统行业不景气,传统企业跨界不足为奇。然而,只有少数成功转型。外界也认为黄石乳业是其中之一。然而,他们错了。
3月16日,黄石集团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黄石集团营业收入约16.85亿元,同比增长49.09%;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近1.85亿元,较2014年的7547万元增长近145%。其中,2014年收购的皇家鱼枷影视净利润贡献约8904.17万元,仅影视业务就分享了近一半的利润。
此外,2014年和2015年乳制品和食品收入分别占79%和61%,而2014年和2015年影视制作和文化传媒收入分别占6%和27%。相比之下,新进入的文化领域比原来的乳制品发展更快,已经接近整个群体收入的1/3。
虽然黄集团仍声称公司实施乳业和影视行业双重主营业务发展战略,但其乳业在业绩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很难估计文化业务在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展以及扩展到什么程度。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文化娱乐业整体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相关预测数据,到2020年,文化娱乐业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这也可能成为黄集团进入影视圈的导火索。
依稀记得,两年前,2014年6月,黄石乳业宣布与史圣阳光、广北HD达成收购协议,并有权继续收购其股权,直至后两者满足约定条件后获得控制权。在此之前,该公司还宣布了一项重组草案,以6.8亿元人民币收购鱼枷影视100%的股权。当时,黄乳业的冒险行为引来质疑之声,认为自己做得不对。
两年后,黄集团的非乳制品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位长期观察黄石乳业的业内人士评论说,连续三次并购显示出黄石乳业转型的决心。收购目标的业绩承诺非常高,均在35%左右,而鲁花白娜和新文化的业绩承诺为25%。收购的资产质量也很好。2015年收购的史圣阳光是中国最大的新媒体版权经销商,2016年收购的广北高清是老牌企业,个人资源非常好
区域性乳品企业转型苦
只有自己知道让一家公司如此坚定地转型背后的痛苦和艰辛。
官方数据显示,黄石集团的前身是广西黄石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是一家以生产各类乳制品,特别是高档乳制品为主,集牧草养殖、奶牛养殖、科研开发、市场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其中,最具特色的产品是水牛奶。2011年年中,黄石乳业的核心主产品开始登陆上海和北京市场。
也是从今年开始,黄石乳业不愿意在广西和云南市场止步。它试图在一线城市推回莫拉菲等水牛奶产品,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费用,但最终没有匹配的收入。反而严重伤害了公司的业绩。201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4.61%;2013年净利润仍困在3000多万,但断臂止血,回到大本营。
目前进口牛奶对国产牛奶的影响越来越大,而黄石乳业周边的省市四川、贵州、广东是伊利、蒙牛的重要地区。据业内人士透露,黄的乳业无疑面临着螳螂捕蝉,黄雀。
作为一家区域性乳品企业的尴尬,中国食品研究院研究员朱告诉《中国时报》记者,黄的乳品行业由于多种原因,地处西南,难以扩大规模。奶源也很难有大的作为,或者奶源远离北方奶源或者附近奶源质量差。另外,在乳制品日益同质化的前提下,作为区域性乳品企业,其品牌力和服务都不具有竞争力。
对此,被确定为西南地区最大乳品企业的黄石集团深有体会。随着国外低价原奶、常温液态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加速流入国内市场,国内乳品企业面临着乳品行业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国内乳品市场,伊利和蒙牛的常温奶几乎占据了国内液态奶的主要市场,而光明和三元则坚守低温鲜牛奶市场。但是,区域乳品企业要想实现快速扩张,光靠自己是不太可能成功的。投资建厂、并购和跨境合作已成为最常见的快速扩张方式。
标题:【育儿】区域乳业的逃离:去乳业化皇氏混迹影视圈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1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