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极集团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介入了。
事件的导火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29批药品不合格通报,太极集团重庆第二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咳喘灵颗粒批号因性质不合格被通报。对此,太极集团宣布,肉眼测试的标准并不完全客观,主观色差的可能性很大。
与此同时,这家西南医药巨头的股价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下跌。截至12月8日,太极集团股价从12月1日收盘价20.25元跌至18.92元。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业绩多年低迷的太极集团来说,产品上黑名单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核实此次事件对太极集团的影响,《国际金融新闻》记者多次联系太极集团秘书长姜谦,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得相关回应。
如果有问题,说也没用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太极集团旗下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第二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40.1003的小儿咳喘灵颗粒因性质不合格被列入名单。根据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四卷,该批产品的标准为黄棕色颗粒,但检验结果为黄棕色和深棕色混合颗粒。
对此,太极集团解释说,由于中成药的生产相当于农副产品的加工,每年都会因气候不同而出现中药材的质量差异,从而导致中成药颜色的细微差异,这一批黄棕色和深棕色混合颗粒的药品的部分药材质量可能会更好。
太极集团甚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每一位空:大声疾呼,这种肉眼检测的标准并不完全客观,而且收取色差的可能性非常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品检测过程中的样品采样、样品处理、样品检测和最终检测结果严格按照卫生部药品标准进行。
其实太极集团产品质量被质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比如之前损害公司的曲美召回。太极集团生产了一批曲美减肥胶囊,但药监局发现减肥药中含有西布曲明,西布曲明是增加心血管和脑卒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潜在因素。
随后,太极集团主动召回曲美减肥胶囊,但没有提及赔偿。
今年5月,太极集团旗下重庆中药二厂洪菊丸被控检测含硫量较高;去年3月,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被查出有水分问题;在此之前,四川南充药业有限公司的清热解毒口服液因其ph值不合格。
对于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太极的对策多是指责检查方法不当,流通环节存在问题。
食品药品监管官员曾公开表示,正常情况下,食品药品检验所判定一种药品不合格,要经过内部检验人员的几轮复检和交叉评价。而且在国家公告之前,企业认为判决不合理的,可以申请仲裁。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邱对《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示,这种质疑属于鉴定问题,国家机关因职权派人检查、检查,可信度较高。企业和商家如果没有可信的证据,必须承认国家的鉴定,因为一般国家机关的鉴定都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的,市场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管的。
如果商家和企业认为有关部门的检查违反法定程序,可以提出复检或行政复议,这是企业的权利,但不是企业说没有问题的权利。邱说,企业和企业要正确对待国家的检查和监督,例如,他们可以协商和解释事实,并提出令人信服的检查报告。
专注主业才是正道[/s2/]
太极集团作为重庆最大的传统医药企业,成立23年,上市19年,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第一梯队。其拳头产品太极藿香正气水已成为2016年中国医药市场更具个性化和影响力的品种。
目前,太极集团董事长白正带领制药巨头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白公开披露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用10年时间打造1000亿个太极,包括让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植物药制造商,以及全球零售药店数量最多的医药公司。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黑名单可能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但产品质量屡遭质疑,太极集团的声誉正在透支。
与此同时,太极集团近几年的经营业绩出现波动,可谓年年阴雨连绵,阳光灿烂。
年报显示,太极集团2010年净利润为-1.62亿元,2011年为-2100万元,2012年为-2.2亿元,2013年为-1300万元,2014年为-2.77亿元。
2015年太极集团扭转亏损局面,营业收入71.65亿元,净利润2.31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6亿元。
2016年上半年,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8.87亿元,净利润9.6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2.0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57.18亿元,净利润9.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亏损2.64亿元。
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太极集团业绩的波动与多元化产业的不断扩张密不可分。
2013年,太极集团瞄准大健康产业。当时集团跨界推出太极水、太极天然橡胶等新产品。太极集团高管多次提到5年内实现太极水100亿销量的目标。
但在公司近两年的财报中,太极集团并没有公布太极水的销售数据。
今年5月,太极集团推出非公募计划,计划以不低于15.65元/股的价格向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在内的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约1.28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并投资太极天然橡胶原料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
值得一提的是,曾担任太极集团保健品事业部总经理的痖弦已经辞职,外界将其解读为太极跨境健康产业的一次挫折。
北京医疗管理咨询中心主任石立晨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医药公司不属于太极集团,如贵州、同仁堂、药业等。,而是打着治病或者保健的旗号营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消费者可能不会购买。
据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介绍,国内制药企业的成功案例很少,太极水销售失败是意料之中的。水源、水所含元素、企业品牌影响力是企业造水的三大卖点。太极集团没有这三个卖点,太极水很难卖好。
据业内分析,国家限制药品出厂价,控制药价虚高压缩企业利润,也影响了太极集团的业绩。
在史立臣看来,太极集团对主营医药业务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是其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太极集团要做好业务发展规划,改变整体业务状态,否则很难实现真正的盈利。
标题:【育儿】太极集团业绩持续低迷 产品再登黑榜雪上加霜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1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