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孩子交流太难了。我口干舌燥,耐心耗尽,孩子依旧没有改变。针对家长的困惑,在近日举行的桂阳家庭教育讲堂上,国家心理咨询师高级讲师陈长海先生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并回答了家长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策略。
讲故事比讲道理好
案例:张妈妈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级,但是最近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比较贪玩。所以张妈妈经常和孩子谈心,从明确学习目的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前途谈祖国前途。她已经尽力了,孩子瞪着大眼睛看,但听完也没改,让我哭了。对此,母亲张十分焦虑,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父母的困惑,陈长海先生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感官理解上,这就是为什么低年龄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然而,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孩子的这一特点。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几乎总是很认真的给孩子讲很多道理,自然效果不好,因为你的口才也好不到哪里去,煽动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孩子吸收的信息有限。更常见的是,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所以在讲道理的时候对孩子很霸道,不屑一顾,这就让他们本能地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戒备心理。
所以,与其给孩子讲很多道理,父母还不如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比如讲故事,实物展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亲身经历的一切都会有很深的记忆,有的甚至会终生难忘。所以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先试一试再做决定。
此外,父母应该用一种有画面感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这意味着你说完后,孩子的大脑中可以立即形成一幅画面。这张图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这张图会引导孩子完成正确的行为。
家长要提供好的模板
案例:毛妈妈的女儿现在上初三。去年寒假的时候,毛妈妈把女儿送到哥哥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她哥哥家有个大她两岁的女儿,两个孩子关系一直很好。然而,回家后,孩子偶尔会说一些脏话,问女儿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说是跟姐姐学的,说是一种时尚。毛的母亲简直要哭了。孩子解释了半天,半信半疑地说以后就不说了。
孩子的言行不正常,不容忽视。大惊小怪是不可取的。父母该怎么办?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言行。陈长海老师说,孩子既可以模仿好的行为,也可以模仿坏的行为。
首先,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言行异常的原因。总的来说,大部分都暴露在不良信息和家长不恰当的引导下。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净化孩子周围的环境。孩子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一般来自周围的环境。如果父母说话粗鲁,行为粗鲁,孩子很容易模仿。所以,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让孩子和那些积极乖顺的孩子呆在一起。
应该教育孩子容忍别人的错误。事实上,许多孩子骂人是他们受伤的情感宣泄。父母要教育孩子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和别人的摩擦,让孩子学会包容别人的错误。
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制力,引导孩子学会自制力,孩子才能逐渐改正骂人、骂人的坏习惯。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绪需要发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发泄方式,例如:鼓励孩子将不开心、不愉快的事情告诉父母或他人,以缓解心中的不快;鼓励孩子孤立自己,达到平静;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幽默感等等。
接受孩子的小情绪
案例:8岁的小董最近不太愿意上学,想上学就天天哭。他的母亲对他的反应感到非常困惑。和老师沟通后,她了解到是因为小董上课经常说话,被老师叫到讲台上罚他一节课。六年级的小陶也很苦恼,因为他的观点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学习也很累。家长对此很不爽。
俗话说,& lsquo孩子的脸,六月的那一天,你一说就变。陈长海老师说,孩子的情绪很难控制,情绪表达不那么隐蔽、冲动、脆弱。喜欢老师就喜欢他们的课程,不喜欢就什么都不喜欢。对此,陈长海先生建议,父母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给他们一个发泄情绪的空间。
关于孩子的情绪管理,陈长海先生说,当孩子遇到什么事情时,往往会涉及到三种反应:情绪、行为和认知。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情绪平复后,有充足的时间去推理,去寻找方法。
情感是一个人在经历事情时的真实感受。儿童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等,都是即时、直接的反应,是自然、真实的。也许是因为文化等各种因素,父母往往无法接受负面情绪,甚至会匆忙地试图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不会把自己说的话告诉父母,最终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陈长海老师建议父母对待孩子情感的最好方式是接受他们。接受不是赞同,而是关注、觉察和觉察对方的情绪,让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孩子往往对能接受他的情绪的父母或老师有好感和信任,愿意与他们沟通、合作、倾听。也就是说,如果你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信任你,喜欢你,向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你才能和他有效沟通,有利于深入解决问题。
(原标题:和孩子沟通太难?帮助父母打开沟通渠道的三种方式)
标题:【育儿】亲子沟通方式:讲道理不如讲故事
地址:http://www.fakuxumu.com/fyzx/9132.html